中国兵权不可假与外人:晚清与阿思本舰队(图)
http://www.qianlong.com/ 2005-11-24 16:51:05
“阿斯本”舰队从一开始就一波三折,关键是指挥权归谁。舰队刚组建就解散的事实,促使一部分清廷大员逐渐萌发自主建立军事工业的思想。 “船坚炮利”, 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 最早提出建立近代海军构想的当属林则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直接与英国侵略军交战的他深刻感受到近代海军与铁甲舰的威力,遂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当时朝野却仍昧于世界大势,还认为中国是位于世界中心的“天朝上国”,外国仍是远逊于中国的“蛮夷之邦”,“师夷造船”有失“天朝”体制,所以林则徐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想法和实践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道光帝甚至在林则徐建议造船的奏折上朱批道:“一片胡言。” 林则徐的方案被否定之后,有名无实、落后腐败、早就不堪一击的绿营水师仍是当时中国惟一的水军。虽然后来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湘军在江南多次与太平军进行水战,不得不建设水师但仍是旧式水军。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侵略军从海上进攻,最后直入都城,使朝野深受震动,一些人这才开始认识到近代海军的厉害。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出现“中外和好”之局,太平天国成为清政府的“心腹之患”,从19世纪60年代初清廷开始考虑仿造或向西方购买军舰以镇压太平天国。这时,距林则徐提出的建立近代海军的建议已整整20年矣!而就在这20年间,西方的海军发生了飞跃性发展,蒸汽舰已逐步取代帆舰成为海军的主要舰只。
奕:买船围剿太平军 清政府准备建立近代舰船的消息传出后,英国反应最为迅速,其驻华外交官和其他人员等立刻到总理衙门劝说建造轮船不如买英国轮船。1861年4月,刚刚代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向恭亲王奕建议说只要花几十万两银子就可从外国买一支舰队,并可请外国军官进行训练。奕为赫德建议所动,认为曾国藩等提出的造船,缓不济急,于是饬令赫德经办买船事宜。赫德制定了详细计划,实际要花银130万两。对财政长期困难的清政府来说,一百多万两银子确非小数,所以奕一时难以决定,故未上奏。8月下旬,曾国藩上《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承认“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这年冬天,浙江数城接连被太平军攻克,清廷惊慌不已,加速了买船进程。1862年1月下旬奕上奏,称现在“浙江宁波、杭州两府,相继失守,贼势益张,难保不更思窜出宁波,为纵横海上之计”。因此“请饬下江苏巡抚,迅速筹款雇觅外国火轮船只,选派将弁,驶出外洋,堵截宁波口外,以防贼匪窜逸。并令广东、福建各督抚,一体购觅轮船,会同堵截”。第二天,朝廷就批准了此奏。 从1862年2月起,清政府与赫德开始了具体商谈买船的各项事宜。经过一番交涉和讨价还价后,最后确定购买英国制造的中号轮船三艘、小号轮船四艘,共需银价65万两,并经赫德推荐由正在英国休假的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具体经办买船事宜。 |
编辑: 宋大昭 | 来源: 世界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