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员成功打捞我第一颗洲际导弹试验数据舱

来源:www.china.com作者:新华网发布时间:2006年08月0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潜水员是海军部队数百个专业中既普通而又特殊的一员。“八一”前夕,笔者走进南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感受了潜水员们神秘的水下生活。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常年以大海为伍,“龙宫”是他们的“工作室”;他们是一个英雄的群体,无数次挑战生命极限,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抢险救生中屡建奇功,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海底神话。
  
  由于水下阻力大,加上暗潮、涌浪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潜水员在水下作业,往往比在陆地上完成同样的工作要多消耗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体力。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潜水员,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10公里长跑、100次负重杠铃下蹲、100个俯卧撑、100次仰卧起等等,是他们每天最基本的锻炼项目。对新潜水员来说,每天除基础锻炼项目外,还要身穿密不透风的潜水服、胸挂30公斤重的铅块、两脚蹬着重达17公斤的铜鞋,身负80公斤,全副武装地按照重潜的标准在陆地上练行走,以锻炼大腿和脚腕的力量,为轻型潜水时穿戴脚蹼和重型潜水时水下行走打好基础。
  
  在重潜水训练中,潜水员要穿戴重达80公斤的装具。海南岛地处高盐度海区,天气异常炎热而潜水衣又密不透风,像一个蒸笼罩在全身。在水下呆1小时出水卸装后,咸咸的汗水被太阳一烤,全身犹如针扎一样刺痛。南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一茬茬新潜水员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砺练中,练就了过硬的潜水专业技能。
  
  而高压环境更是潜水员身体的“大敌”。潜水过程中,按照每下潜10米即增加一个大气压的标准,潜水员的身体有时候要承受几个甚至十几个大气压,上浮时如果减压操作不当,就会给身体带来危险。在一次鱼雷发射演练中,一艘潜艇发射鱼雷后,因遭渔网绞缠,无法回收。潜水员邱步军临危受命,紧急下水搜寻鱼雷。当他纵身潜入39米深的海底找到鱼雷时,发现储气瓶压缩空气即将用完。危急关头,他憋住气快速用钢缆系牢雷身。为避免上浮速度太快,造成肺撕裂,邱步军只能喝着海水一点点往上浮,以逐步减压。出水时邱步军已不省人事,经过紧急抢救,他才脱离了危险。
  
  一次次成功地挑战极限,一次次刷新全国、全军和海军的潜水纪录,大海见证了这群水下尖兵的荣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大队潜水员先后参加了我国发射广播通信卫星试验,水上无人驾驶飞机试飞保障,神舟四号、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海上应急搜救打捞任务;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洲际导弹试验数据舱、“阿波丸”号、“永造丸”号沉船的打捞任务以及数百次海上抢险救生、水下作业任务。仅近5年来,他们又创造或刷新了150米饱和182米巡潜、45米水深三级援潜、120米氦氧潜水等4项全国、全军和海军纪录。(通讯员李费叶龙斌 黄敬亮)
568_2006073115145755014500.gif
潜水员执行海上搜救任务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