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未经许可,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美国《军事评论》 2004年月1-2月,反映了美国官方人士对中国发展巡航导弹的认识。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本刊和编译者赞同或证实文中资料和作者所持的观点。 中国在发展巡航导弹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种令人担忧的新情况。美战略与核计划方面的国家情报官罗伯特·沃尔波恩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曾经指出:“我们除了对‘敌方前置弹道导弹或对地巡航导弹对美国的威胁’发出预警外,我们再也无法提供更多的其它情报。而且,发展对地巡航导弹往往能够促进一个国家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 引进、自产并行发展 对中国这样能够生产载人飞机的国家来说,生产巡航导弹并非什么难事。目前,中国正通过直接购买和自行生产两种途径加快其巡航导弹系统的发展进程。 直接购买 发展巡航导弹最好的选择就是直接从其它国家购买整个巡航导弹系统。根据美国空军情报中心的判断,在下一个二十年的末期,世界上最少将有九个国家将能够生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其中许多这样的国家将会为了维持其军事工业联合企业的发展,出口整个巡航导弹。因为这些国家的国防预算正在不断地下降。巡航导弹供应商数量的快速增加意味着中国将能够方便地买到其所需的巡航导弹。 自1989年美国对华军售削减以来,中国购买的大多数武器系统来源于俄罗斯,且在各种掩护下已经秘密地发展着其巡航导弹。中国军队非常青睐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的发展战略。因此,目前很难对中国巡航导弹发展计划进行准确的评估。然而,一些公开资料却已经表明,中国已经购买了俄罗斯的KH-41超音速掠海飞行反舰巡航导弹。 空中发射的KH一41巡航导弹射程为250公里,携带200公斤重的弹头,超过2马赫的速度攻击舰船,其10转/秒的转速能够使舰船的一些防护性能失效。这种导弹能够击败美海军护卫舰的防护系统和驱逐舰。这是令人感到非常气馁的新情况,因为美国和日本一直期望美海军的护卫舰能够在日本与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装备了这种导弹的新型“苏一27”和“苏一30”将使中国有能力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而美国海军对于中国的这种攻击能力的防护能力却是非常有限的。
目前,中国正在计划购买超音速SS—N一26“红宝石”反舰巡航导弹,装备其新型现代级驱逐舰,这种巡航导弹射程为300公里,一般在距海平面5米高度上飞行,能够突破舰船的防护对其实施有效攻击。“苏一30”也能携带这种导弹。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军队在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争议地区的制空能力。 中国也企图购买俄罗斯的3M54“俱乐部”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既能从水面舰船的垂直发射架上进行发射,也能够从潜艇的鱼雷发射装置中进行发射,其射程为300公里,能够以超音速飞行攻击目标。如果中国继续购买能力更强的巡航导弹,它不久就能够威胁到台湾、日本和其它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标。 自行生产 生产巡航导弹最大的挑战是获得关键的部件。然而,许多巡航导弹部件都是两用装置,它们既适合于民用也适合于军用,这意味着,许多用于生产巡航导弹的技术可以从商业市场上买到。巡航导弹的弹体结构、推进系统和点火系统是商业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这主要是因为载人飞机不受出口控制的限制,设计用于民用和军用飞机的惯性制导系统、飞行控制、喷气发动机、隐形材料、软件和其它技术能够很容易地被运用于生产巡航导弹。 就集成复杂系统的能力而言,美国虽然是世界公认的领导,而中国由于系统工程和集成方面专业知识的缺乏,在系统集成过程中,会限制其获取可重复结果的能力。但对于中国来讲,雇用其它国家的系统工程人才却并不是什么难事。例如,中国可以利用俄罗斯不良的经济状况,通过硬性货币让一些俄罗斯专家为其工作。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大约有1500名俄罗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开始介入了中国的国防建设。另外,美国每年都为中国培养的留学生也超过了63,000名,他们大多攻读的是技术与工程。因此,今天的中国均己具备了自行生产巡航导弹所需的关键部件及人才。根据美国空军情报中心的报告,在二十年内,中国将能够自行生产各种新型巡航导弹。 中国在俄罗斯和以色列的帮助下已经发展了一些巡航导弹。在1995年,中国获得了俄罗斯巡航导弹的生产技术,雇用了一个俄罗斯设计小组,并通将其转移到上海过程中,获得了接触俄罗斯雷达及红外信号消除处理技术的权利。这大大加快了中国在雷达收波材料方面隐形技术的发展。 |
编辑: 宋大昭 | 来源: 舰船知识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