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二号C星正式交付用户单位

来源: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讯作者:陈宁发布时间:2005年07月1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风云二号C星正式交付用户单位


    [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讯] 2005年7月14日,国防科工委在京举行了风云二号C星交付仪式,该卫星正式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给卫星应用单位中国气象局。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出席交付仪式,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出席交付仪式并讲话,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代表出席了交付仪式。交付仪式由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金壮龙主持。

  风云二号C星于2004年10月1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射的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是在继承风云二号A、B星技术体制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第一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卫星采用自旋稳定方式,设计工作寿命为3年。该卫星工程由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负责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

  风云二号C星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卫星携带的遥感仪器在36000公里高空“凝视”地球,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观测到大气中生命期为几个小时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及其演变过程,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所造成的灾害性天气的动态监视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星具有较强的数据获取与转发能力,可对地球进行连续的气象监测,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并向用户实时转发高分辨率数字展宽云图、低速率信息传输产品广播(LRIT)、以及其他气象、海洋、水文等观测数据;监测太阳X射线和空间粒子辐射数据。

  风云二号C星和以前发射的风云二号A、B星相比,增加了两个观测通道,使我国的气象卫星具备了在静止轨道上连续不断观测火灾的能力、观测云层顶部水滴大小的能力,并可提高海表水温的观测精度,这对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的监测有着重要意义。风云二号C星的发射成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风云二号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中,在国际对地观测卫星系列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国家都在接收和应用风云二号卫星的资料。

  风云二号C星发射升空后,地面应用系统于2004年10月29日上午11时成功获取了第一幅可见光图像,之后,中国气象局组织了为期两个月的卫星在轨测试。在轨测试结果表明:星地系统协调匹配,工作稳定,实现了图像获取、图像广播、数据收集、空间环境监测等全部业务功能,卫星系统性能良好,达到了风云二号02批卫星研制总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至6月30日,风云二号C星应获取展宽云图5069幅,实际获取5032幅,运行成功率达99.27%。6月1日开始,陆续向全国气象台站等提供3项图像产品(中国陆地区域云图、中国海区区域云图、沙尘监测图像)和11项定量产品(射出长波辐射、黑体亮度温度、大气运动矢量、降水估计、总云量、晴空大气可降水、云区湿度廓线、云分类、雪覆盖、地面入射太阳辐射、海冰)和5项人机交互产品(水情、火情、雾、海冰、土壤湿度)。6月27日开始,启动了风云二号C星汛期观测模式,在每日观测28时次全圆盘图的基础上增加20时次的北半球观测资料,每天共获取48幅图像。

  风云二号C星于今年1月1日投入业务试运行,并从2004年12月31日开始,成功运用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利用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制作的各种信息产品,已为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航空、航海、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性和专业性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讲话中指出,风云二号C星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民用航天从应用试验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重大部署的实施,是建立连续稳定运行的业务卫星应用系统的重要成果,对航天事业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造福百姓、造福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冉露阳 李迁 摄/李迁)
风云二号C静止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

  
签署风云二号C星交付使用证书。

  
签署风云二号C星长期运行支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