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鱼雷即将研发 日扬言要对付中国潜艇(图)
http://www.qianlong.com/ 2005-12-02 11:27:21
日本《产经新闻》近日披露, 新武器瞄准中国潜艇 11月26日,《产经新闻》的头版图文并茂地登载了一篇文章:《防卫厅开发高性能声呐:对付中国核潜艇的新兵器》。报道称,“在中国海军潜艇活跃于东支那海(注:东海)日中中间线附近以及尖阁诸岛(注:钓鱼岛)周边海域的情况下,防卫厅开始着手开发高性能的新一代潜艇声呐,以提高在深度较浅的该海域的作战能力”,“开发的新型声呐要比原有声呐的探知能力更强、更省电、更轻便,从而可以在同日益向静音发展的中国潜艇的对抗中保持优势”。预计开发研究从明年开始,2009年完成。 报道援引“防卫厅干部”的话称,中国潜艇在东海水深200米以内的浅水海域“活动频繁”,特别是中国的“汉级”潜艇。海上自卫队曾在1998年起就在服役的“亲潮”级潜艇侧面装备了声呐,以图提高搜敌能力,“但在浅海要高效准确地探知目标,并且跟踪、攻击,需要所有方面的反潜战术的提高”。 据称,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已将此项计划纳入明年的预算要求中,总的开发费用约为39亿日元(1美元约合119日元)。另外,由于“现有的97式鱼雷在浅海难以通过声呐探测到目标”,因此防卫厅还准备斥资155亿日元用于实验新型反潜用短程鱼雷,以提高浅海攻击能力。这项实验从2007年开始,2009年结束。文章最后强调:“经过实验后,这些新的武器装备有望配备到海上自卫队的舰艇及战斗机上,这样就可以与在浅海活动的中国潜艇进行有效对抗了。” “准核潜艇”的“眼睛”和“牙齿” “声呐(sonar)”是声音、导航、测距三个英文单词的缩略语。其主要作用是探测潜艇和防止潜艇的攻击,或者对潜艇进行攻击。二战后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战争期间,反潜一方必须投入大量兵力来对付为数不多的潜艇,平均25艘舰艇和100架飞机才能钳制一艘潜艇。尤其在公认潜艇活动的理想区域———大陆架浅水区(平均水深200米以内),由于浅水海域造成的声音紊乱反射,声呐的侦测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防卫厅自己都承认,要在那样的区域内探测一艘100米长的潜艇,就好像在日本全境起伏的山林、弯曲的山峦中找一辆马自达小轿车,或是在50个标准高尔夫球场中找一个高尔夫球。 《产经新闻》介绍说,按照“最好的反潜武器是潜艇”的理论,新型声呐和鱼雷都是为日本新式“准核潜艇”设计的,它们分别是新潜艇的“眼睛”和“牙齿”。报道称,此次开发的要点是将原来潜艇的圆筒形艇首声呐改良成U字形。“准核潜艇”还要部署大型舷侧被动声呐,让潜艇本身形成一个强大的声呐探测阵列,消除探测声音来源的死角。安装这些声呐后,潜艇可大幅度提高探测距离。 新式鱼雷则采用高能量电池的电力推进,辐射噪声非常低,具备先进的模块化设计,全数字化制导系统具有水声对抗能力,使鱼雷具备人脑一样的智能,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被探测识别的目标位置,对目标实施“不停顿攻击”。 |
编辑: 宋大昭 | 来源: 环球时报 |